藏品档案:
名称:咸丰重宝当十
面值:当十(名义价值相当于十文铜钱)
发行时间:1853年(咸丰三年)至1861年(咸丰十一年)
材质:青铜(含铜量约60%-70%,掺杂铅锡)
规格:直径38.9mm,厚度1.88mm,
发行机构: 地方铸局(宝云局)
正面:“咸丰重宝”四字,楷书体;
背面:满文“宝云局”“当十”二字
收藏:私人收藏
藏品背景:
1. 财政崩溃的催生:
- 咸丰年间,清朝因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两白银)、太平天国运动军费激增,财政高达2700万两。
- 传统制钱(铜钱)因铸造量不足(年产量仅60万串),无法满足流通需求,被迫推行“铸大钱”政策。
2. 恶性通胀的缩影:
- 咸丰初年规定大钱“当十”,实则按原料成本仅值三至五文,却强制流通。
- 商民抵制导致“钱贱物贵”,米价飙升(北京米价从每石300文涨至2000文),加速经济崩溃。
3. 地方割据的产物:
- 各省为筹措军饷自行开铸,导致版式混乱、成色不一(如广东局成色高达75%,四川局仅50%)。
- 部分铸局挪用铜料铸造军械,钱币质量进一步恶化。
咸丰重宝当十是封建社会货币体系崩溃的典型缩影,其大规模发行暴露了传统铸币制度与现代化经济需求的根本矛盾。尽管作为流通货币失败,但其多样的版别和铸造工艺,为研究晚清财政史、地方经济及冶金技术提供了珍贵实物。在收藏领域,它既是历史爱好者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钱币市场中兼具学术价值与投资潜力的品种。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