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1895-1953)
徐悲鸿 1895-1953 汲水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35年作66×115.5 cm 约6.9平尺
【题识】乙亥中秋写此遣闷。悲鸿。
【印文】徐、悲虹、东海王孙
【说明】本幅原为新四军干部朱良于旧藏。朱良192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抗战爆发后参加新四军。1949年跟随部队到重庆。解放后进入经管部门,27岁便担任重庆粮食局副局长。朱良醉心艺术,与书画收藏界往来频繁。其参军前即亲见徐悲鸿作画,其收藏中包括本场傅抱石《苦瓜诗意》和曾创下徐悲鸿作品纪录的《巴人汲水图》。
《蜀妇汲水》真实的反映了四川人民抗战时期的生活,歌颂了川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山城人民历来用水非常困难,往往要从很高的山坡下数十丈的溪流江河或深井中汲水,每日都要付出很大的劳动。
一位蜀妇身着粗布蓝衣白裤,肩挑两桶水,步履艰难向前。被两桶水压出弧形的扁担,压到侧倾的右肩,微曲的双腿均显出十分吃力的样子。画面左侧,一位蓝衣蜀妇一脚跨在井边,俯身汲水,腿部及手臂的肌肉均显示其吃力,另一位粉格衣少女微曲双腿看向她,彷佛在给她打气。地上坚强的杂草,画面中心茁壮的大树,彷佛都象征着她们,像杂草一样富有生命力,像大树一样扛起生活的重担。恶劣的境遇并没有把她们压倒,吃苦耐劳的她们饱经风霜的脸上,沈毅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明天的向往和对命运的不屈服。
徐悲鸿纪念馆藏徐悲鸿 《巴人汲水》(局部)与 《洗衣》(局部)
原藏家朱良192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毕业于扬州师范学校。抗战爆发后参加新四军,1949年跟随部队到重庆,27岁便担任重庆粮食局副局长。朱良醉心艺术,与书画收藏界往来频仍。其参军前即亲见徐悲鸿作画,1949年时,刚到重庆的朱良巧遇重庆聚兴诚银行老板的管家正在处理一批旧书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120万元现金购得着名的《巴人汲水图》。为了筹集资金,他主动放弃「师级以上干部分配苏联毛呢大衣」的机会。解放后,朱良一直在重庆经管部门担任要职,与重庆收藏界、书画界的许多老人关系融洽,徐悲鸿的好友晏济元、苏葆桢等均是其座中宾客。朱良怀抱珍藏终生的信念,将他的藏品一直保留在身边。1999年,朱良病重,居京治疗,亟需大量医药资金,其友倾囊相助,为对其友表达感谢,朱良其将珍藏多年的徐悲鸿《蜀妇汲水图》与傅抱石《苦瓜诗意》相赠作为报答,并托付朋友将其珍藏的《巴人汲水图》送至拍场以待资金后援。
徐悲鸿 1895-1953 飞天双骏
镜心 水墨纸本 1944年作
61×97.5 cm 约5.4平尺
【题识】庆祝白杨袁骏佳缘。卅三年中秋悲鸿。
【印文】徐悲鸿、一尘不染
【鉴藏印】白杨骏祥珍藏
【来源】北京拍卖会2009年秋,LOT571。
上款人白杨(1920-1996),原名杨成芳,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女演员。白杨一生拍摄了26部影片,演出了40多部话剧。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可以说,白杨是新中国电影艺术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高峰期的代表人物。她的表演风格质朴、优美、自然、含蓄,表现出了东方女性独有的神韵。张骏祥(1910-1996),笔名袁骏,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作家,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美国耶鲁大学戏剧研究院。编写或导演的话剧《万世师表》、《北京人》、《蜕变》、《牛郎织女》等,电影《还乡日记》、《乘龙快婿》、《燎原》、《白求恩大夫》等均在中国话剧史和电影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张骏祥还长期担任上海电影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发表有《导演术基础》、《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等戏剧、电影论著。
白杨(左)和丈夫张骏祥。
徐悲鸿《神飞双骏》北京保利2011年春,成交价:RMB 21,850,000
徐悲鸿先生笔下的奔马早已家喻户晓,成为近代中国画的一种象征符号。1944年,表演艺术家白杨,这位被誉为当时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的艺术宠儿,与导演张骏祥(笔名袁骏)结婚,悲鸿先生扶病挥毫创作了这幅奔腾骁勇、灵光四射的《双骏图》作为佳期贺礼。此作不仅造型精准、笔墨淋漓风雷驰骋,更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喻托这对艺苑佳偶的美好前程,是悲鸿奔马作品中难得的铭心绝品。白杨女士珍藏此作三十余年,文革结束之后,转赠给另一位著名艺术家。悲鸿妙迹,经两代艺苑名宿递藏,自是一段佳话。
徐悲鸿 1895-1953 奔马
镜心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78×132 cm 约9.3平尺
【题识】九和先生雅教,廿六年夏尽,悲鸿。
【印文】东海王孙、真宰上诉
【鉴藏印】无涯斋主鉴赏、于丰胜一眼审定白石悲鸿真迹
【展览】「诚贵堂—于丰胜从艺六十年藏中国近现代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
【说明】
1.上款「九和」先生为大英烟草公司总经理,是新加坡著名收藏家黄曼士的合作人。
2.无涯斋主即马鉴。马鉴(1883-1959),文史学者,字季明,浙江省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家中排行老五,兄弟马裕藻、马衡、马涯、马廉均为著名文史学者。
此幅作于民国廿六年夏尽时节,正值七七事变爆发后,徐悲鸿赴星洲义卖作品为抗战筹款。上款「九和先生」应是新加坡著名收藏家黄曼士的合作人,大英烟草公司总经理。徐悲鸿笔下的马是奔放不羁的野马形象,是不被束缚,自由驰骋的马。他赋予了他笔下的马以象征性,马是个战士,他表现的是一种精神。在此《奔马》中,徐悲鸿写骏马作侧身疾驰,昂首向上,奋蹄如飞,意气风发,使人有为之振奋之感。骏马足下配以疾风掠过的秋草,营造出骏马迎风奔驰之场景。画家纯以水墨之功,表现奔马的力量感,非常浑厚,是画家充分发挥中国水墨写意画法的笔墨效果,又融进了西方绘画的体面、明暗、结构的造型方法的典型力作。
徐悲鸿 1895-1953 榕树双牛
立轴 设色纸本
114×55 cm 约5.6平尺
【题识】悲鸿。
【印文】悲鸿
【来源】罗桂祥博士旧藏。
罗桂祥(1910-1995)
罗桂祥(1910-1995),为维他奶创办人,热爱艺术收藏。曾为香港市政局及立法会原议员、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原主席,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太平绅士。罗桂祥以儒家「厚生」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创业,20世纪40年代在抗战时的香港创办豆品公司,生产出了「穷人的牛奶」—营养饮品维他奶;直至六、七十年代才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全球最大的豆奶公司,被称为世界「维他奶之父」。
该幅上题「丙子夏日游桂所见」,盖是年夏悲鸿复游桂地,画中巨榕,或为位于阳朔月亮山景区之老榕树。该树逾千岁,树围七米,高逾十七米,枝繁叶茂,绿荫蔽日,覆盖数亩,极为壮观。此异木奇观为当地旅游胜景,亦不少古今文人画家好吟写之对象,悲鸿见之,或深受启发,灵感顿生,遂引入画。画面明显将焦点置于几近占据全画面之参天巨树,粗干虬枝,姿如龙盘虎踞,层层绿叶,郁郁苍苍,密聚遮天;树影婆娑下,两只牛在吃草,画面一片恬淡闲适,或亦画家在桂时心情之反映。在整幅的画面上,双牛仅高逾寸,与巨树比例差异悬殊,益显古木气势恢宏,大自然不朽之生命力,洋溢满纸。
徐悲鸿《放牧》香港苏富比2019年秋,成交价:HKD 15,775,000
徐悲鸿 1895-1953 天马行空
立轴 水墨纸本 1946年作
66×99 cm 约5.9平尺
【题识】直须此世非长夜,漠漠洪荒有尽头。卅五年初春,为野马社作。悲鸿。
【印文】徐悲鸿
【出版】《美术研究》,第13-14页,中央美术学院,1978年第二期。
【说明】此幅为徐悲鸿1946年作。廖静文在《徐悲鸿的一生》中曾提到此幅。1946年时,徐悲鸿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野马社」的几个同学将他们编绘的画刊,送给他看,并告诉他不久前「野马社」收到三青团的恐吓信,要求立即停刊。徐悲鸿听完愤慨万分,当即挥毫写成奔马一幅,赠与同学们以作勉励。
徐悲鸿 1895-1953 奔马
立轴 水墨纸本 1950年作
85.5×57.5 cm 约4.4平尺
【题识】庚寅春日,悲鸿写于北京。
【印文】悲鸿之画
此《奔马图》就是对以上描述的具体体现,创作于1950年,为徐悲鸿艺术最成熟期。观其马,鬃尾毛发耸立,回首作向前疾奔状。全画墨色淋漓,用笔粗放,将中国画大写意线条与西洋的明暗技法巧妙结合,既有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又有强烈的三维效果。徐先生雄奇刚健的用笔使马匹的整体形态显示了其书法中苍茫、高古且雄强的碑意,展现了简约的美学特征。与早期徐悲鸿画的马不同的是建国后徐悲鸿的马少了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多了一丝「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此幅奔马图,少了忧虑悲壮多了欢乐振奋的坚定,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与特征,更抒发了画家自己的个性与理想。
徐悲鸿 平安大吉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150×55cm
【题识】癸未春日,悲鸿写。
【印文】徐、庄敬日强
徐悲鸿曾经在新民报晚刊发表文章称:“竹用以象征正直,鸡能报晓,所谓‘雄鸡一声天下白’。合起来在中国老套说做‘竹报平安’”。此幅作于1943年春天,抗日战争仍在进行,战火继续弥漫,这个时期徐悲鸿尤其喜欢这一题材,一方面是表达对于国家危亡时内心的不屈信念,一方面也是对于世事平安的渴望。画面构图简约,几根高大的竹子直立,前后错落,疏密有致,下方空白处一只雄鸡单脚站立,侧身回顾,似乎被前方之物所吸引,雄鸡的好奇之态亦引发观者的好奇之心。雄鸡的造型介于写实与写意之间,既有准确的形象,又有笔意之趣,尤其冠与爪之刻画,笔法精细严谨,尾巴则以浓墨大笔快速扫出,不拘小节,在一片浓黑之中,鸡冠施以鲜艳的朱砂,整体构成粗与细、红与黑的强烈对比,构图尽管简单,视觉效果却甚为丰富。
徐悲鸿 1895-1953 赶驴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79×46 cm 约3.3平尺
【题识】新都与旧都景物略同,此缩地良方,有火车不闻驴子行千里。庚午岁始,悲鸿写。
【印文】悲鸿
【来源】作品为谭达伦、杨采荪夫妇旧藏,作品得自其家属。
徐悲鸿 1895-1953 哀鸣思战斗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
138×34 cm 约4.2平尺
【题识】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子衡先生哂存,乙亥春尽,悲鸿。
【印文】悲鸿
【鉴藏印】融盦鉴赏
这幅创作于1935年的《哀鸣思战斗》与常见构图相异,以马尾示人,马首背向,耐人寻味。徐悲鸿的大写意画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以几条似断似连的粗线,勾点出马的形体;再用大笔用劲横扫,写出马尾及鬃,最后用水墨敷染。画中的马立于草地上,劲草勃发,英雄苍茫的气质扑面而来。
徐悲鸿 1895-1953 墨竹
立轴 水墨纸本 1941年
95×39 cm 约3.3平尺
【题识】卅年冬至,黎陇巴雨中写,即奉启庆先生正。悲鸿。
【印文】徐悲鸿、鸿爪
徐悲鸿 1895-1953 猫石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45年
33×35 cm 约1平尺
【题识】乙酉冬日悲鸿作。
【印文】徐
【说明】
1.此作为徐悲鸿夫人蒋碧薇旧藏。
2.香港苏富比2003年秋拍Lot306,标明为蒋碧薇旧藏。
本幅写于一九四五年冬,亦即徐蒋离异前夕。他们在是年十二号正式离婚,徐悲鸿付一百万元以及百幅作品作赡养费。蒋碧薇到达台湾,收藏随之移往。她在七六年编印的藏品集中收录一对《麻雀》和《喜鹊》,俱为「乙酉冬」作,大小与本幅相同,在他身故后流出三幅,归属同一藏家。